2009年12月30日

Vanguard International Value Fund (VTRIX) 概述

代號(VTRIX)先鋒國際價值基金的基金成立於1983年05月16日,至2009年11月底的資產淨值是59億美元。這是由美國除外的基金組合而成。至2009年11月30日止,新興市場佔19.9%,歐洲62.1%,太平洋15.3%,北美2.7%(加拿大)。嚴格來說,是以歐洲為主要成分的大型價值型基金。


本圖取材自先鋒網站

基金持股前六大國家為:英國(17.5%),法國(13%),日本(9.3%),德國(9.1%),西班牙(6.1%),巴西(4.4%)。

基金的總開銷為0.47%,本身持有249支股票。
前十大持股為:(取材自先鋒網站)




中文翻譯

自成立以來,平均年回報率是10%左右,相較於歐澳遠東整體表現較佳。



若投資者對於價值型基金情有獨鍾,可以考慮配置此基金。

免責聲明。本記錄乃是個人投資的紀錄,文中所紀錄之相關資料不保證完全正確。

2009年12月28日

平民保險王 讀後感想-2

「平民保險王」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一開始就以利率的觀念來探討
作者用最簡單的計算機來算利率,比方說百分之ㄧ的定存乘以20年也會有1.22倍的複利
1*1.01*1.01*1.01..........
而保險的概念是每年都要投入一筆金額,同樣每年存1元,經過20年後是
1*1.01+1*1.01+1*1.01+..........(照計算機計算,非關先乘除後加減)
這樣的結果是22.239
也就是說如果我每年存入十萬元,經過20年也會有10萬*22.239=220.239萬
多可怕的複利啊!!

若拿去投資,以每年5%的利率來算(經過20年,每年持續投入會變為34.719)
10萬*34.719=347.19萬(實際投資200萬)

這就是複利的可怕之處(愛因斯坦說:複利的威力遠勝於原子彈)

作者提到保險公司的算法,用複利8%來迷惑讀者,其實只是單利5%罷了(p38-p39)這段非常的精采。存一元經過20年是2.653倍,扣掉本金1是1.653倍,再除以20年則是8.265。但這是單利8%而不是複利。

第二部份
作者強調純意外險的重要,而產險公司又比一般的壽險公司金額較低,產險公司或許不續保,但一次領,理賠金亦會較多。保險屬於消耗型的保險,根本不應期待能還本或是保本,自助互助買心安。作者不僅強調意外險的重要,也強調一年期定期壽險。(以30歲男性而言,一百萬約1900元即可購得)

對於終生醫療險,作者的比喻很好,買二十年終身險(額度每日一千元),保險費約1萬5000元,繳了20年加上利息約32-33萬元,但住院一天理賠1000元,要住滿320天才能將所繳的保費從保險公司領回。更何況現在的一千元經過20年,實質的購買力又剩下多少呢?

作者認為最不需要保的險是投資型保單(殘念)。因為即便投資賺了10%卻是扣掉行政費用後的百分之十,實際上還是賠,更不用說如果是-10%呢?

這本書真的值得看,也感謝作者很有良心的指出很多的弊病。
他的姐妹作,聰明買保險應該找時間來翻翻看才是。

平民保險王 讀後感想




作者:劉鳳和

出版社:文經社

出版日:2009/10/30

ISBN:9789576635854

語言:中文 規格:中文平裝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分級:普級

開數:其他 頁數:240


這本書是因為看了綠角的財經部落格網站後購買的
對於保險有很多的想法,也很敬佩有這樣一位人物。

前幾年因為對保險不了解,花了不少冤枉的錢在保單中,例如幫小孩子投保時,想說要送給小孩百萬元的壽險,繳20年,雖然保費便宜,但也要將近兩萬元,三個小孩就將近六萬元,為了不知道多少年後的事情,後來調整保單時,業務員還直說可惜,因為已經繳了幾年了。但我還是決定將壽險轉為十萬最基本的定額。(這樣才能附加其他保險)

關於投資型保單也是,對於行政費用百分之ㄧ百五十,竟然鬼迷心竅的同意,只因為內扣的保費較便宜,但按照書中所言,購買壹年期的壽險,不知道可以買多少的保障了。

記得業務員簽約前的嘴臉,以及簽約後,竟然一年內未曾看到,到了年底,跟她們要行事曆(唉,貪小便宜)拖過了年,拿給我兩本,還說好不容易剩下這兩本要給我。氣得當時的我差點要去投訴。

這是這幾年的保險經驗談
待續!!

2009年12月2日

The New Coffeehouse Investor (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讀後感


這本書是綠角部落格中介紹的,由綠角推薦寫序,因此到金石堂買了這本書。
內容很淺顯,大概花了三天的時間就看完了。
作者指的是咖啡館投資哲學,但卻不知道為何,竟然翻譯成這樣的書名-不看盤,才賺到大錢,或許這跟讀者的習慣有關,就像綠角的書籍,也要寫類似『股海聖經』這樣聳動的標題吧!

本書作者38歲就退休(真令人羨慕),他提出三個原則:
(一)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分散資產)
(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掌握每種類別的整體報酬,不要妄想打敗市場)
(三)努力儲蓄,有備無患

書中提到的低成本指數化的概念,其實在不少的財經書籍中皆已提到,但重點在於作者在書中不斷分享生活,去享受生活。這部分跟單純的理財書籍不同。
當然每個人對於退休的規劃不同,甚至於為了將來的富足是否要犧牲現在生活去滿足未來的人生。錢這個東西,應該是要能適時運用,應該過某種不錯的生活(在儲蓄和消費之間取得平衡),並能有計畫的儲蓄,不要老是想著將來,畢竟未來的事情,誰知呢?

書寫的很簡單,很適合初步踏入指數化與資產配置概念的讀者閱讀。

2009年11月24日

品人錄之雍正 讀後感


因為故宮博物院雍正文物展的關係,對於雍正感到興趣,接連看了一些書籍。
之前看到馮爾康的雍正帝,這次的易中天的品人錄當中的雍正介紹
(品人錄尚介紹項羽、曹操、武則天、海瑞等歷史人物)

大陸學者的歷史觀與台灣學者稍有不同,或有唯物史觀的關係,看文章大概能分出是大陸的學者或是台灣的學者。

易中天對於康熙和雍正這對父子的介紹(如此父子)與電視版中雍正王朝的脈絡很像。現今的學者大都能認同雍正是正當的繼承皇位(非弒君或篡位),或許很假、或許隱忍,但最終胤禎得到了皇位。然雍正繼位後對於兄弟的殘忍與政治的迫害也是造成雍正帝帝位得來名不正的原因,固然人們較同情弱者,但也是因為雍正對於兄弟之間的迫害所致,加上擁立的功臣年羹堯與隆科多相繼被整肅,更讓人覺得雍正欲掩蓋某些「事實」。

雍正對於錢名世「名教罪人」的「出奇料理」、楊名時自費修築河道的「出奇料理」,尤其是對曾靜的「出奇料理」更是一絕,古今第一料理。

雍正建立的政治制度,包含密摺與養廉銀等都是專制制度中,很大的變革,但因人而有所改變,雍正一去,乾隆朝照樣出個和珅這樣的大貪官,這是帝王政治無可避免的宿命,因為只要君主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變局。觀乎秦一統天下的格局,正因為奮六世之餘烈,都沒有昏庸之主,加上東方各國都有各自的失誤,終造成大一統的格局。

雍正繼位之時,國庫僅存八百萬兩,只五年成長至五千萬兩,雍正很勤奮,每天批奏折要七、八千字,說是過勞死亦可。只可惜短短十三年,但處於那個時代(1723-1735),西方的變局已經開始,雍正也無法去改變古老帝國沈重的步伐,無法在歷史巨輪中有新的變局,這是雍正的侷限,當然即便是別人,也未必能改變中華帝國這艘船必經走過艱辛的一段路程。

這或許也就是歷史的偶然,但也是歷史的必然吧!

2009年11月18日

雍正帝讀後感



馮爾康的雍正帝一書是為了兩岸清世宗文物大展所寫的書籍,
若是對雍正的生平事蹟不了解,不容易閱讀。
馮先生一生都是雍正的權威,在感情上容易對雍正投入較多的關注
相對之下也會對雍正抱持更多的好感。

通篇首先概論為君難與為臣不易的概念
用了很多的解釋。可以看出馮爾康對於參考書目涉獵之深,
但也因為如此常常為了舉些案例,用了太多的篇幅解釋
讀起來反而不流暢。(如留養承祀一文,p133-145)

對於古今圖書集成這段寫的很好,可以從雍正帝賞識給綿紙本、竹紙本引論很多的人物,尤其是對於福慧阿哥(雍正帝第八子)的敘述,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見解(傳統上都是雍正帝直接要傳給弘曆乾隆)。

雍正皇帝的奏摺對於臣工的辱罵一直以來是最被人詬病的部份。作者提出「領主」的概念。所謂的領主制,就是領主對於屬民對待像奴隸,人身控制程度強,屬人依附關係亦高。主人可以致死屬人,責罵又算什麼?這是清初剛脫離領主制仍保留不少的習俗與觀念。

雍正帝對曾靜案的出奇料理更是一絕。雍正提到的是有德者為王的概念,少數民族與華夏之間應視為籍貫不同,以此批判華夷之辨(主張華夷一家、天下一家的概念)馮爾康認為這和孫中山所提出的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是同等的概念。如莊吉發老師在雍正事典所提的「滿州原來是地名,滿洲相當於籍貫」。

雍正帝的殘忍在於對待皇族的政敵與功臣殘酷無情的殺戮,也因此對於雍正帝繼位的合法性提供了想像空間。而雍正帝的暴卒更因此穿鑿附會。馮爾康是主張丹藥中毒說(另有中風、被刺客所殺等條)但因為雍正朝的承先啟後才有乾隆朝的繁榮興盛。

本書值得讀,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了解雍正皇帝。

2009年11月5日

All About Asset Allocation資產配置投資策略心得



這本書是資產配置相關系列的書籍
寫的很淺顯,也很容易了解
對於各種類別的資產配置都有深入的了解,整個目次如下


PARTⅠ 資產配置基本觀念
第一章 投資計畫
第二章 投資風險
第三章 何謂資產配置?
第四章 多種資產類別的投資
PARTⅡ 資產類別選擇
第五章 投資選擇的架構
第六章 美國股票投資 (很值得看)
第七章 全球股票投資
第八章 固定收益投資
第九章 不動產投資 (不錯)
第十章 另類投資
PARTⅢ 投資組合管理
第十一章 符合現實的行情預期
第十二章 建構投資組合
第十三章 行為財務學對於資產配置決策的影響(將行為財務學相關概念整理,必看)
第十四章 投資經驗與專業建議

與柏恩斯坦相似的是,作者也強調美國小型價值股的突出表現,可以和美國整理市場基金構成投資組合。股票REIT是一種低度相關的資產類別,這似乎在幾本的資產配置書籍都能看到,建議可以投資先鋒reit基金(vgsix)
第12章針對不同年紀的讀者,提供不同的投資組合,只是因為寫給美國讀者為主要對象,美國資金的比例佔的較高,較無法分散至全球。
第13張關於行為財務學,是讀過的相關書籍中,整理的最詳細的,不論是時近效應等概念都很清楚,很值得看。
相對於柏格先生早年的書籍,如共同基金必勝法則等,本書翻譯的較通順,能一氣呵成的看完。

2009年10月11日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讀後感-2

柏格先生引用晨星的九宮格,比較不同類別的年度報酬率,

與伯恩斯坦相同的是,小型美國價值型股票的年報酬率都是最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小型股的報酬率都相當,但價值型的風險為11.6%,成長型的風險卻高達18.7%

或許美國的價值型小型股可以投資。
如先鋒的美國小型價值股ETF(VBR)、股票型基金(VISVX

對於全球化的投資,柏格用「鑽石礦」來比喻,認為只要投資自家美國的股票即可。當然對於台灣人來說,除了美國的股票,分散化的投資應該是必要的,因此如亞太、歐洲、新興市場都應該著墨,至於台灣則以0050為主,應是不錯的選擇。

未完,再續......

2009年10月8日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讀後感


共同基金必勝法則(上)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作者:John C. Bogle/著
譯者:帛宏
出版社:寰宇
出版日期:2002年02月19日


這是約翰柏格先生的書籍,取名common sense常識,引的是美國開國聖賢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 在1776年的四本小冊子當中的一段話,「或許包含在下述章節中的情操仍流傳不廣,所以得不到廣泛的認同。習於長久認定一件事情不是錯誤,不過會使這件事表面上看來好像是對的, ............」

作者用流傳不廣,得不到廣泛認同來比喻共同基金的現況。

柏格先生是先鋒集團的創始人,他的sp500基金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基金。文中分為五篇內容來介紹,,第一篇,論投資策略。投資要成功,就要成為長期的的投資人,長期投資也要包含債券,柏格認為,投資就是要簡單,簡單勝於複雜,即使面對沸騰的產業,身為投資人,態度更應該向面對太空探險時的反應,要讚佩這項志業,但卻寧可跳下來。

我想,投資的路程,一定會遇到很多的新興產業,漲幅亦是驚人,如2000年的光碟片,之前的太陽能或是現在正夯的電子書,它就像怪獸一樣,感嘆科技文明的發明,但是否有必要跳入投資呢!讓投資組合享受時間複利的魔力,簡單的投資全市場指數基金,免於高額的費用比例,讓市場週期前進,這就是最簡單的投資。

柏格用很多篇幅介紹費用對資金成長的危害,惟有成本最低的資金,才能有更高的報酬,不要高估基金過去的績效,回歸平均數是金融市場的地心引力,市場非永遠只漲不跌的(新興市場??),對於晨星的基金五顆星評價更要小心,或許五顆星正是該賣的時候!!!

未完,待續!!

2009年9月28日

Outlearning the Wolves 比狼學得快讀後感


五項修練的故事1:比狼學得快:如何在學習型組織中生存和發展 Outlearning the Wolves: Surviving and Thriving in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這是學習型組織系列的書籍,圖文書共有四本:

(一)《比狼學的快》 ﹙Outlearning the Wolves﹚ 總論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描述一群羊如何運用集體智慧,想出圍堵狼的方法,打破羊總是會被狼吃的命運。

(二)《旅鼠的困境》 ﹙The Lemming Dilemma﹚ 介紹願景及自我超越。一些旅鼠透過不斷地自問:到底我要什麼?我是誰?為什麼我在這兒?等一連串對生命探索的問句,找到真正的願景而自我超越,跳脫集體跳崖自殺的宿命。

(三)《洞穴人的陰影》 ﹙Shadows of Neanderthal﹚ 探討心智模式及團隊歧見的產生原因及破解之道。書中以洞穴人來諷刺活在心智模式背後的我們,一旦跳脫心智模式,就能產生全新的想法,豁然開朗。

(四)《冰山的一角》 ﹙The Tip of the Iceberg﹚ 以系統思考分析冰山上愈來愈多的動物們所面臨的困境,體認到如果只看冰山的一角,而不了解冰山下所發生一連串的因果互動,是無法產生新的思考以及有效的行為。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五項修練分別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當五項修練逐漸聚合,組織便能釋放出潛藏的巨大能量。

這本書是很久以前看的書籍,無意間在行動書車看到這本書,
羊群的思考模式開始時是承認現狀,認為狼吃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因為有人的質疑,也因為有人的犧牲,最後,發現狼沒有想像中的聰明
羊群高興於不再有狼會進來,不再有羊群會犧牲的同時,
狼也在學習
未知的將來,是否同樣的狀況會再出現呢!

很簡單的繪本,但很值得去深思整個組織的未來。

2009年9月27日

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 讀後感



這本書,中文譯名:智慧型資產配置

作者是美國醫生william Bernstein(伯恩斯坦)

他還有一本姊妹作品:投資金律,也很值得一看。
作者提到傻瓜投資組合,每年只要花三十分鐘,就可以完成資產配置。--包含,各四分之一的美國小型股和大型股、外國股票基金以及美國短期債券,並推薦先鋒基金。

作者列舉很多圖片說明,只要在股票中加入少量的債券,就可以使風險戲劇性的降低,始終不變的堅持自己的資產配置,比挑選「最佳」配置更為重要。

國際化的投資在於分散風險,因為我們都會對最近的趨勢無限期的推展到未來,想想80年代的日本股票、世紀末的美國網路股,是否如今的新興市場也是未來泡沫的開始呢!這種「時近效應」正是資產配置要特別注意的部分。


對於主動型基金,作者提出四層成本:費用比例、交易手續費、買賣價差和市場衝擊成本。尤其是衝擊成本最難估計,因為它來自鉅額的股票交易時。因此作者提出指數化的概念,也就是buy and hold(買進並持有)。對於年輕人來說,他應該要祈求是漫漫熊市的到來,因為時間將治療所有資產類別受的傷害。在壞的年份投資反倒是上帝的恩典。

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的創始人約翰坦伯頓爵士曾說過,英語中最貴的四個字就是「這次不同」(this time is different),但還要加上五個最笨的字:「依然是牛市」(the bull market remains intact )。資產配置的過程中,需要定期不斷的重新平衡,但當投資資產到不佳的區域時,必須忍受報酬不斷的降低,但最終會有回歸平均數的時候。買進的最佳時機,往往都是看起來最無望的時候,想想2008年的金融風暴,對照如今的狀況,猶如巴菲特所言,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會有不錯的報酬。

2009年9月26日

Ten Rules for Financial Success讀後感


這本書,中文譯名:穩健理財十守則
三民書局購書(金石堂和博客來缺書中)


作者:莫基爾

這是漫步華爾街作者簡化版的著作,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份,投資入門,有三要點(開除你的投資顧問、認識四大投資類別、瞭解風險與報酬的關係)
第二部分,是全書的重點,列出十大守則,分列如下:
守則一 現在就開始儲蓄:時間就是金錢
守則二 持之以恆:規律儲蓄是致富的不二法門
守則三 有備無患:保險和手頭現金
守則四 善用各種節稅管道
守則五 資產組合應搭配個人性格:如何配置你的資產
守則六 分散能降低風險
守則七 錙銖必較:別讓費率吃掉獲利
守則八 尊崇市場智慧
守則九 指數基金才是贏家
守則十 別和自己過不去:擺脫投資人的笨把戲
第三部 投資計分卡

莫基爾在1973年漫步華爾街一書即提倡指數化的概念,其本人也擔任先鋒管理公司的董事,因此書中的建議,如現金、股票、債券、不動產等,都建議用先鋒的共同基金,書中一再強調的概念是,投資要保持簡單,建立良好的資產配置,即可以達到目的。

牛頓曾說過,「我能計算天體的運行,卻不能計算人類的愚蠢」,書中簡單介紹鬱金香狂熱、南海泡沫、網際網路的狂熱等,對於投資,往往在於最熱情的時候,就是泡沫的開始,但似乎人們總是會忘記這樣的教訓,總是認為「這次不一樣」。

書中對於當今的投資型保單(變額年金)有很大的批評,作者認為,簡單就好,定期壽險,尤其是可以展延的壽險,就已經足夠,多餘的錢,就應該放入投資。
守則四,節稅管道對於台灣人來說,國情不同,意義不大。

接著進入主軸,資產分配的原則是要睡得著,因此股票和債券的比例首先取決於風險承受能力與安睡點,資產不應該將工作與投資綁在一起,就像安隆案或是世界通訊的員工,那悲慘的結局就是最好的證明。

尤其作者本身是美國人,對於外國資產的分配比例較低,個人就比較贊同綠角先生提到的將全球分為四大區域(美國、歐洲、亞洲、新興市場)來投資,持續以恆的投資,不論外界多悲觀,金融新聞或是世界新聞多糟,都不應該中斷投資。

至於費率的部分,不論是伯恩斯坦、約翰柏格等人都一再強調費率的重要性。觀諸國內基金動不動就是1.5%的管理費用,先鋒基金的低費率與追蹤指數的能力,就令人為國內基金覺得汗顏了。

沒有人能夠總是預測市場,大家常說,我買的是去年績效最佳的基金,但卻忘了補上一句,我是今年買的,巴菲特與彼得林區的特例固然非凡,但三四十年前,有人曾能預先知道這兩個年輕人未來非凡的成就嗎?


這是一本很輕巧的書籍,可以在半天之內就看完,但對於投資理財深入淺出的介紹,是很值得再讀的書籍。

2009年9月25日

網誌建置

分享個人的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