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8日

雍正帝讀後感



馮爾康的雍正帝一書是為了兩岸清世宗文物大展所寫的書籍,
若是對雍正的生平事蹟不了解,不容易閱讀。
馮先生一生都是雍正的權威,在感情上容易對雍正投入較多的關注
相對之下也會對雍正抱持更多的好感。

通篇首先概論為君難與為臣不易的概念
用了很多的解釋。可以看出馮爾康對於參考書目涉獵之深,
但也因為如此常常為了舉些案例,用了太多的篇幅解釋
讀起來反而不流暢。(如留養承祀一文,p133-145)

對於古今圖書集成這段寫的很好,可以從雍正帝賞識給綿紙本、竹紙本引論很多的人物,尤其是對於福慧阿哥(雍正帝第八子)的敘述,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見解(傳統上都是雍正帝直接要傳給弘曆乾隆)。

雍正皇帝的奏摺對於臣工的辱罵一直以來是最被人詬病的部份。作者提出「領主」的概念。所謂的領主制,就是領主對於屬民對待像奴隸,人身控制程度強,屬人依附關係亦高。主人可以致死屬人,責罵又算什麼?這是清初剛脫離領主制仍保留不少的習俗與觀念。

雍正帝對曾靜案的出奇料理更是一絕。雍正提到的是有德者為王的概念,少數民族與華夏之間應視為籍貫不同,以此批判華夷之辨(主張華夷一家、天下一家的概念)馮爾康認為這和孫中山所提出的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是同等的概念。如莊吉發老師在雍正事典所提的「滿州原來是地名,滿洲相當於籍貫」。

雍正帝的殘忍在於對待皇族的政敵與功臣殘酷無情的殺戮,也因此對於雍正帝繼位的合法性提供了想像空間。而雍正帝的暴卒更因此穿鑿附會。馮爾康是主張丹藥中毒說(另有中風、被刺客所殺等條)但因為雍正朝的承先啟後才有乾隆朝的繁榮興盛。

本書值得讀,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了解雍正皇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